通过物流运输毒品、借助物流销售假烟……一个个披露出来的案件,显示出犯罪分子的狡诈,也凸显了物流企业的管理漏洞,近日,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检察院举行检察建议公开宣告活动,向33家物流企业送达33份检察建议书,督促物流公司排查管理漏洞,健全内控机制,依法规范经营,避免成为犯罪“帮凶”。
两个假烟案件 物流企业不同选择
为何要向物流企业发出检察建议?这要从今年来鲤城检察院与鲤城烟草专卖局共同加强两法衔接工作说起。2018年,鲤城检察院建议烟草专卖局移送涉烟案件线索4件,公安机关均立案侦查。而其中,有二起涉烟案件涉及到物流企业。面对假烟贩子托运的包裹,两家物流企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
今年5月2日,鲤城区烟草专卖局联合泉州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根据举报线索对位于开发区某物流园内的A快递中转站依法进行现场检查。执法人员在省内到达的寄递物品中发现61个可疑包裹,并从中查获品牌卷烟计19个品种401条。现场负责人未能提供烟草产品准运许可证,也无法解释托运始发地物流在包裹上“已验视”的依据。但坚称在发往下一站前会严格用X光机验视,无异样才发送,这些包裹利用凌晨中转站下班时到货,导致中转站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执法人员依法对上述卷烟产品先行登记保存并送检。经鉴定,卷烟均为假冒注册商标且伪劣卷烟,卷烟产品价值人民币13万余元。
与A物流被群众举报不同,同一个物流园的B物流公司是主动举报违禁寄递物品。基于托运人未提供真实身份证明,并将托运包裹卸在物流场地后离开的可疑情况,物流工作人员对托运人留置的寄递物品进行拆包检查,发现内有卷烟制品时,立即向鲤城烟草专卖局举报。经过执法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和清点,从托运人留置的15个包裹中查获4个品牌的卷烟共829条,执法人员依法先行登记保存并送检。经鉴定,查获的829条卷烟均为假冒注册商标且伪劣卷烟,价值人民币13万余元。
鲤城烟草专卖局采纳鲤城检察院建议,将这两个涉烟案件移送公安机关,现已立案侦查。
物流“助力”犯罪 侦查难有进展
由于物流运输成本低,隐蔽性强,若行业管理不完善,容易成为不法分子实施犯罪行为的载体。“从各地破获的违禁物品案件分析,物流逐渐成为犯罪分子运输违法违禁物品的重要渠道”,办案检察官介绍说。
针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案件涉案物流企业逐渐增多这一异常情况,鲤城检察院组织干警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并与烟草专卖局、物流企业主管部门、邮政管理部门等行政执法部门,以及物流园管理层、涉案物流企业管理人员举行座谈,共同分析犯罪分子利用物流领域实施犯罪的原因。与会人员均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不法分子利用物流企业存在的监管漏洞,将物流作为犯罪的新载体和新渠道。
托运人寄件时,物流收件人员没当场查验,也没核实寄件人的真实身份,导致寄递违禁物品源头无从查起;物流公司没有对托运物品严格安检检查,而是轻易放行,事后可能因为帮助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座谈会上,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就如何帮助物流企业防患未然,避免成为犯罪帮凶达成共识,是检察建议的重要依据。
检察建议宣告 力促物流规范经营
鉴于不法分子利用物流快递行业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已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为切实防范和打击犯罪分子利用物流渠道从事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鲤城区检察院以检察建议公开宣告的形式向进驻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华旭物流园的33家物流公司集中发出检察建议书。
一是建议物流企业依法规范经营,严格执行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个“100%”要求;
二是建议物流企业加强内部监管。建立快件责任到人的监管机制,细化收寄验视等方面具体操作要求,指定专门部门或专门人员负责直接监管工作、由部门或网点负责人承担监管领导责任,确保内部监管有效落实,实现订单责任落实到直接经办人。严格按规定保留快递流程的视频监控资料,实现快递环节可追溯回访;
三是建议规范企业用人制度。加强员工法治教育和职业培训,保证企业员工掌握行业规范、安全知识、法律常识,增强恪尽职守、遵纪守法的意识。鼓励员工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举报违法行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查;
四是建议完善行业内外监管措施。建议企业积极配合交通运输、邮政管理和公安等部门加大对物流行业的监管,协助开展执法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共同完善行业监管措施。
该院通过检察建议公开宣告活动,详细说明发出检察建议的法律依据和具体原因,介绍起草过程,并结合法律法规规定对检察建议的内容进行充分释法说理,让参加宣告活动的物流企业代表对检察机关送达的检察建议有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提高物流企业对检察建议的重视程度,及时反馈企业采纳建议意见,依法规范经营管理,积极防范物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相关情况。(李启木 洪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