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清点数量。利用近一周时间,认真盘点全院待报废电子类办公设备数量,细致清查每台设备配件情况,并对相关设备区分台式终端、便携终端、打印和扫描设备及显示设备四类,填写好资产清点表,并在具体实物上张贴好标签,确保分类有序、一目了然。
二是补全信息。此次处置的固定资产,都是2010年以前购置的电子类办公设备(其中绝大部分为2005年前的设备),在账目及相关信息系统登记上,存在分类不够细化、信息不够完整、记录比较笼统等问题,特别是在具体设备的品牌型号、出厂序号的登记上还有所缺失,账目登记与具体实物还不能一一对应。因此我院在此次盘点中,重点摘录补齐了设备型号、序号,为接下来的工作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核实账物。资产处置,重要的是账物相符,防止资产出现遗失、流失情况,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利用近一周的时间与财务进行了详细对账,逐件核实设备,纠正了30处信息登记错误,并同步做好相关登记管理系统的报废准备工作。
四是严把标准。认真对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处置办法》,严格落实办公类设备6年不得报废的标准,细致核实设备购置年限,特别是一些年代久远、信息不全的设备,通过设备序列号上网查实出厂时间以及初保时间,确定具体购置时间,对不符合报废标准的2件设备剔除出此次报废序列。
五是强化沟通。此次处置的电子类办公设备固定资产,涉及金额达100多万元、设备数量近180件,跨越时间从2004年至2011年,特别是一些设备信息不全,既要与院领导做好请示汇报工作,讲清楚设备情况、报废原因,也要与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咨询处置标准及要求,完善交接手续,确保报废工作有序推进。
六是搞好总结。一次固定资产处置工作,既是对资产实物的清查梳理,也是对资产管理的总结分析,针对当前资产管理的现状,及时弥补不足,改进管理措施,强化资产管理连续、信息采集完整、资产维护常态,进一步理清了现有资产的数量、质量、位置,确保资产管理全面、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