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我院聘请12名院外导师助推青年干警成长
2020-09-27 14:15:00  来源: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检察院

  为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青年干警综合素能,9月3日,我院举行“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特聘导师聘任仪式,12名院外检察、审判实务专家、资深刑辩律师、高校学者和组织部门领导应邀担任我院“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特聘导师,《清风苑》杂志社执行总编王栋、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宣教处处长和建敏、市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虞仕俊、江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梅锦等8名特聘导师代表和我院全体干警职工参加聘任仪式。

  聘任仪式上,我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叶晓伟代表院党组宣读特聘导师聘任决定,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营逐一为特聘导师代表颁发聘书。我院“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育对象代表魏立群、纪锦程、张云瑞分别表态发言,分享了他们进入惠检大家庭后的成长历程,以及入选培养对象后的感悟,表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把个人成长与惠检发展融合、个人情怀与检察贡献融合、个人梦想与检察事业融合,在特聘导师们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身素能,早日成长为检察骨干人才。

  

  市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梁果、新吴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全国优秀公诉人孙宁、市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虞仕俊作为导师代表先后发言。梁果主任指出,“青年人才育苗计划” 培育对象作为惠检悉心培育的青苗、检察事业未来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希望他们以惠检事业情怀为“阳光”,以惠检大家庭为“沃土”,以院党组搭建的平台为“水分”,以向上、蓬勃、创新的精气神为“空气”,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推动惠检工作蓬勃向上,蒸蒸日上。作为特聘导师,她将认真履行导师职责,助力惠检培养对象茁壮成长。孙宁主任分享了自己成长为全国优秀公诉人的心路历程,他指出人生的意义应该是由自己赋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成就什么样的事业,人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意义。作为一个和惠检有渊源的检察官,他很乐意和培养对象分享个人成长经验,及时帮助指引他们成长进步。作为资深刑辩律师,虞仕俊主任表示,会以这次担任特聘导师为契机,认真履行导师职责,积极推动青年律师和培养对象的交流,加强律所和检察机关的合作,构建更加和谐的检律关系,促进青年干警更快成长。

  党组书记、检察长李营指出,检察兴则人才兴,人才强则检察强,我院要不断加大检察人才建设力度,打造一批高素质新型检察人才,有效回应党和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新期待。一是要厚植育苗土壤。院党组将为人才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班子成员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发挥伯乐精神,稳基本盘,下“先手棋”。政工部门要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推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人才建设整体合力。主动加强与党委政府的联系,将检察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地方高端人才培养整体规划,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二是要主动搭建舞台。发挥特聘导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外脑,借智囊,帮助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新类型案件办理中发现、识别、使用人才,帮助强化岗位练兵和业务培训,填平“人才盆地”,打造“人才高地”。加大对先进典型人才的选树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在学习考察、挂职锻炼、选拔任用等方面给予优先。三是要完善优选机制。加强专业化办案团队建设,以能力素质为前提优选团队成员,把团队作为“平台”,注重在办案实践中对青年人才摔打磨练,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建立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人才考评机制,把静态考评与动态考评、过程介入与结果运用有机结合,坚持突出能力业绩,分级分类制定针对不同岗位的人才评价标准。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保守思想,让有业绩有操守的同志有舞台有平台。

  

  市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宣传教育处处长和建敏指出,惠山区院专门为“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聘任12名特聘导师,充分体现了院党组对人才建设的高度重视、落实市院党组要求的坚决态度和对青年干警的关爱、关心和支持。他对我院落实“青年人才育苗计划”提出三点期待:一是期待“育苗计划”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每一项举措、每一项机制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都能够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功效;二是期待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为全市乃至全省检察机关提供更多、更好的经验和做法;三是期待能够推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检察机关有影响力的青年骨干人才和高层次领军人才,推动惠山检察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聘任仪式结束后,《清风苑》杂志社执行总编王栋结合自身实践,现身说法,就新媒体宣传工作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辅导讲座,区法院、公安分局部分干警参加讲座。王总编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新媒体传播特点、如何做好新媒体宣传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和实务指导,并就面对社会剧烈发酵的法律事件如何利用新媒体正确引导舆论、降低负面影响与学员进行了互动,提升了干警对新媒体传播的认识,赢得阵阵热烈的掌声。

  

  (供稿人:陈东华)

  编辑:钱雷屏